我活着,你就活着 | 《我的清明》死亡艺术节特别呈现
“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,那就真正死掉了。”——鲁迅
清明时节,
淅淅沥沥地落在心头的,
除了雨,还有悲伤的记忆。
亲人的离世,
朋友的故去,
一段关系的死亡或消失……
生与死就像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,
长久的横在心里,却不愿提起。
但是今天,有这样一些人,
他们用讲述的方式悼念逝去,
为心中的那个TA点上一炷香,
聊聊过去的故事,
面对死亡,更看见自己。
▼
“我是个怎么样的人?”
“我为什么要来参加拍摄?”
“我怎么看待清明?”
“我怎么看待死亡?”
“如果TA还活着,我的生活将会怎样?”
“我将如何度过我的余生?”
只有直接而清晰的拨开过去,
才能露出那些脆弱、遗憾、改变和勇气……
而正是那些我们失去的东西,失去的人,
定义了现在,定义了我们是谁。
▼
点击收看《我的清明》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389b6ynen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《我的清明》讲述者:
陆晓翔,32岁,互联网创业CEO
赵艳霞,35岁,服装设计师
吴佳梅,29岁,公司财务
季赵佳,31岁,BD总监
顾卓隽,32岁,金融公司互联网推广
乔瑞峰,36岁,心理咨询师
尚玥欢,33岁,互联网技术顾问
贺骁毅,58岁,退休护士
王海女,37岁,心理咨询师
郭庆磊,32岁,客户经理
十位志愿参与拍摄者讲诉了关于逝去的故事,通过“诉说”的方式告诉大家: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死亡并不能割断你与TA的联系,TA活在你的记忆中,活在你诉说的故事里,TA从未离去。
《我的清明》是由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、醒来死亡体验馆、壹拙文化传播工作室联合出品;同时,感谢北辰青年、澎湃新闻、看看新闻、新闻晨报周到上海、奴隶社会、社会创业家、九零App、念念、上海滨海古园、爱佑慈善基金会、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、爱佑创益家、敦和基金会、银杏基金会等协同支持。
死亡艺术节▪特别呈现
手牵手有只名叫HANDY的熊吉祥,
头顶着一个像苹果的帽子,
它来自一个真实的家庭故事,
▼
重病多年的父亲与孩子有个约定,
即使坐着轮椅,也要看着TA走进高考的大门;
无奈,生命的长度并不在我们的手中,
在医院里,垂危的父亲委托我们为孩子送去一个很大很红的苹果,
每天闻着苹果清香,是这个男人迎接一天的开始;
他说,让我孩子吃下这个苹果。
吃下苹果,也吃下爸爸的勇气!
在新年的除夕夜,冒着雪,穿过了半个上海,
我们将这份嘱托,交给了孩子;
后来没多久,父亲离世了,
孩子高考选择了医学。
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
2008年成立,作为中国临终关怀运动的先驱者和支持性机构,手牵手的社工与义工,和医疗界同仁已共同服务近3000个临终者家庭。
欢迎来电咨询021-58392908,我们愿与每个家庭共同陪伴,让每一位重病者享有舒适、平安与安然。我们也欢迎各界朋友加入这份临终关怀事业,慷慨奉献,点亮暗夜微光。
陪伴,从你而来!
醒来死亡体验馆
醒来是一家社会企业,通过死亡启发和社会倡导,致力于生命探索和终极关怀的可持续发展。
死亡体验馆项目,是以人所特有的死亡恐惧为背景和对象,依托哲学、心理、社会等知识架构和空间体验设计,以生命自然发展的逻辑为时间线索,构建一个人从生到死、从个体到群体的多维关系,并通过十二轮淘汰制的社会游戏和向死而生的4D多媒体模拟体验,使体验者直面恐惧、荒诞、自尊、自由、意义、孤独、死亡等人性处境的艰巨,最终在场馆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帮助下,有意识的思考和了解自己是如何对死亡意念作出反应和行动的。当你能够觉察到死亡的力量时,它会带你获得全新的成长。
凡真实的,必会相遇。
死亡仍然潜伏在阴影和文化禁忌中,影响着我们几乎所有的生活层面,对于死亡的恐惧引导着艺术、宗教、语言、经济、科学的发展,甚至我们的人生。死亡艺术节项目,通过多元的艺术活动,把关于死亡的话题引入公众讨论的范围,改变公众对死亡的态度,聚集起个人、组织和公众的共创与对话,正视死亡焦虑这一根本性生命议题的启示,发现如何在死亡意识的威胁下更好的生活,拓宽生命的视野。
一切通向彼此,我们成为自己。